北京市石景山區(qū)作協研討范春榮作品
為迎接新中國成立70周年,以文學的視角回望歷史、展望未來,讓廣大作家積極發(fā)掘新時代的創(chuàng)作源泉,不斷提升文學創(chuàng)作質量,北京市石景山區(qū)作協4月28日舉辦了“范春榮小說作品研討會”。作協主席李金明、副主席岳強、海城、王永華、代志強、胡松夏以及作家、詩人范春榮、月影、王進、徐文光、劉會生、姚志剛、馬秀儒、曹艷麗、史錦萍、李輝、衛(wèi)如珍、李喜純、李良昌等出席了研討活動并發(fā)言。
石景山區(qū)作家協會李金明主席講話
李金明認為,作家需要進行潛心創(chuàng)作,更需要交流提升,作家范春榮七十二歲開始創(chuàng)作這部長篇小說,一部作品寫了九年,最終圓滿完稿,本身就是一個文學奇跡。他的作品不管是從前的《愛的漣漪》還是最近的長篇小說《腳印兒》,都寫出了樸實的情感世界,展示了獨特的故事架構。通過“小切口”透視“大世界”,作家嫻熟的京腔語言又體現了對文學追求,這在當今是非常難能可貴的。
左一作家范春榮
岳強認為,作家需要準確校正自己的能量,定準自己的“位置”,寫作嘗試結束,應該打造“集束”式文學效應。在一個地域或者一兩個人物上深挖。在他看來,小說可以虛構,散文也可以根據文本需要設置藝術的主角。
參會作家、詩人都作了積極發(fā)言,大家一致認為,老作家范春榮盡管已經82歲高齡,但仍能筆耕不輟,而且還是采用最為原始的“手寫筆抄”,這種“樂于創(chuàng)作”的忘我精神值得敬重,大家結合《愛的漣漪》《腳印兒》談了各自的感受:作家范春榮親身經歷了新舊不同的時代,見證了共和國的成立,感受到了黨的溫暖,并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走進軍營,成為一名優(yōu)秀的軍人、作家。這充分證明了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,只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,人民才能得解放。范春榮的作品充滿了對黨的感激之情和對生活的異常摯愛,作品語言樸實,架構自然,每一個章節(jié)都可以獨立講述,尤其是記錄了大量地名與史實,具有文學與史學的雙重價值。(撰稿:石作協)
(編輯:鑫果)
相關閱讀
-
馬華松詩集《黃河頌歌》研討座談會在京成功舉辦
-
笑琰詩歌: 雨潤麗水街(外二首)
-
笑琰: 參觀安陽曹操高陵有感 (外一首)
-
笑琰: 甲辰秋再訪安陽修定寺塔
-
笑琰:甲辰秋問佛安陽萬佛溝
-
河南作家馬文新書《岳飛傳奇》出版發(fā)行,展現岳飛創(chuàng)心意六合拳
-
詩意人生的感悟與吟唱——略評靳賢孝詩集《信步輕聲》
-
詩人作家、書法家靳新國談寫作的奧秘
-
笑琰詩歌:高過天空的是我的靈魂
-
笑琰詩歌:五月,家鄉(xiāng)的麥子熟了(三首)
-
商丘辭賦家《劉成宏詩詞選集》(第二部/六卷)出版發(fā)行
-
全球華人“和文化”文學藝術大展賽展覽頒獎系列活動圓滿舉辦
-
笑琰詩歌: 紀念著,怎么就記不清了
-
蔡詩華第15部詩集《日月如梭郵報情》正式出版
-
學者郭謙圖書、書法捐贈儀式在上海大學舉行
-
軍旅詩人王軍詩歌6首
-
笑琰詩歌兩首:與友人一起聯歡(外一首)
-
楊維永: 感念程樹榛主編 暨《人民文學》的老師們
-
酈道元文學院高研班暨中媒文化藝術交流委員會高峰論壇在安陽
-
“文化學者郭謙圖書、書法捐贈儀式”在山西大學圖書館舉辦